赤崁樓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是臺南最具代表性的古蹟之一,也是國定古蹟,其前身為荷治時期的普羅民遮城,建於1653年,原為荷蘭人在台江內陸興建的行政中心,現為台南市熱門觀光旅遊景點,台南市政府於2023年進行部分修繕工程,2024年10月完工。
歷史
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將普羅民遮城改建為承天府治。清領時期,赤崁樓曾為臺灣府治所在地,也是重要的宗教中心,1862年,臺灣中南部大地震,赤崁樓上原已損壞的荷蘭建築全部倒塌,1875年,沈葆楨為牡丹社事件領軍來臺,因行船安全,乃上奏請准建海神廟於赤崁樓遺址上。
修繕
赤崁樓的修繕工程於2022年3月31日動工,預計2024年10月竣工,總經費新台幣6,040萬元。
修繕範圍
修繕範圍包含海神廟、文昌閣、蓬壺書院、臺基、荷蘭時期入口遺構及荷蘭時期稜堡遺構等,主要內容如下:
- 海神廟:整修屋頂、立面、內部裝潢等,並增設消防設備及無障礙設施。
- 文昌閣:整修屋頂、立面、內部裝潢等。
- 蓬壺書院:整修屋頂、立面、內部裝潢等。
- 臺基:清除表層水泥,恢復原貌。
- 荷蘭時期入口遺構:整修拱門、石階等。
- 荷蘭時期稜堡遺構:整修牆面、垛口等。
修繕目標
此次修繕工程以「保留原有風貌、強化結構安全、改善參觀動線、提升遊客服務」為目標,期能讓赤崁樓更加永續保存,並提供遊客更優質的參觀體驗。
預期效益
赤崁樓修繕工程完成後,可望達到以下效益:
- 保留赤崁樓的歷史風貌,並強化其結構安全。
- 改善赤崁樓的參觀動線,並提升遊客服務。
- 促進赤崁樓周邊觀光發展。
現況
現今的赤崁樓,主要由海神廟、文昌閣、蓬壺書院、普羅民遮城殘蹟(入口遺構、臺基、稜堡遺構)等歷史遺跡所構成,其中,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二者為中式閣樓,屋頂均為重檐歇山式。
海神廟是赤崁樓內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建於1875年,主祀媽祖、水仙尊王、海瓊真人等神祇,文昌閣建於1723年,主祀文昌帝君,是考生祈求金榜題名的重要場所,蓬壺書院建於1728年,原為科舉考場,後改為書院。
普羅民遮城殘蹟則是赤崁樓最古老的建築遺構,包括入口遺構、臺基、稜堡遺構等,入口遺構為荷蘭時期留下的城門,由紅磚砌成,拱門上方雕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徽章。臺基為城牆的基座,由石塊砌成。稜堡遺構則是城牆的轉角處,呈五角形。
九座贔屭御碑位於赤崁樓建築旁的一樓外側,是由清朝皇帝頒賜的御碑,以九座贔屭石龜馱負,是赤崁樓的重要特色之一,御碑上刻有不同語言文字的內容。
赤崁樓不僅是重要的歷史遺跡,也是臺灣宗教文化的代表。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到赤崁樓參觀,感受臺灣的歷史與文化。
旅遊建議
如果你計畫前往台南赤崁樓旅遊,有以下旅遊建議提供您參考:
- 赤崁樓並未設置停車場,但附近有許多民營收費停車場可以使用,請善用 Google 地圖導航,在赤崁樓附近搜尋停車場即可。
- 如果你打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先搭乘台鐵至台南站下車,轉乘公車3、5至赤崁樓站牌下車即可。
立即瀏覽臺南市熱門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