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中山堂原本是日據時期的台北公會堂,位於臺北市中正區,與台北西門町僅隔著中華路一段,台北公會堂起建於西元1932年11月23日,耗時四年於1936年12月26日落成啟用,於西元1945年(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才改名為中山堂,總共有四層樓,可容納人數僅次於日本本土的東京、大阪、名古屋公會堂,目前為中華民國的文化資產,西元1992年1月10日公告登錄為台北市的市定古蹟,西元2019年2月22日經文化部文資局公告指定登錄為國定古蹟,中山堂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所有與管理,提供價位合理的場地租借並對外開放一般民眾參觀,是台北市重要的藝文空間、音樂會表演場地,中山堂前廣場也是一般民眾休閒場所。
歷史
中山堂的前身台北公會堂,是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而建造,於是拆除原本土地上的欽差行臺,將欽差行臺的部分建築移至台北植物園內陳列,空出來的土地便於西元1932年11月23日起建台北公會堂主體建築,由當時的台灣總督府技師井手薰設計,領導94500共同投入建造,耗時四年施工建造,於1936年12月26日落成啟用,西元1945年(民國34年)台灣光復,當時的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公會堂舉辦,由台北市政府接收管理,將台北公會堂改名為中山堂。
中山堂曾經是國民大會的重要開會場地,也是接待外國元首時舉辦國宴的場地之一,民國八十八年,中山堂的所有權及管理隸改屬於文化局並由臺北市立國樂團進駐。
現況
中山堂分為建築內外的空間,建築內有四層樓,台北公會堂時期的大集會堂、大宴會場、貴賓室分別改名為中正廳、光復廳及堡壘廳,其中由大集會堂改名的中正廳共分兩層,空間很大,上層與下層合計共有觀眾席2056席,可播放電影,現為重要的音樂或藝術表演場地,光復廳現為宴會廳,堡壘廳則對外經營餐飲服務,名為堡壘咖啡廳,提供一般民眾用餐、喝咖啡、下午茶的場地,在中山堂的內部可以看到一些古蹟物品展出,包含中央樓梯的黃土水『水牛群像』、蔣介石先生辦公室,由文化局經營空間場地租用服務。
中山堂外廣場為開放空間,有孫中山先生銅像及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廣場範圍廣大,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年輕人玩滑板或從事休閒活動。
交通
自行開車:由此開啟 Google 地圖中山堂即可開始設定導航,中山堂旁的武昌街一段有中山堂地下停車場。
搭乘捷運:搭乘臺北捷運至板南線、松山新店線至西門站,從 5 號出口出捷運站,進入秀山街繼續往前步行 3~5 分鐘即可到達中山堂。
搭乘公車:搭乘公車至捷運西門站、衡陽路站牌下車再步行至秀山街,進入秀山街再稍微往前步行 3~5 分鐘即可到達中山堂。
立即瀏覽臺北市熱門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