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老街也稱為老湖口是一條位於新竹縣湖口鄉的古老街道,發源於清朝乾隆年間,早年稱為大湖口,距今有超過兩百年以上的歷史,也是湖口鄉早期的發展集散地,歷經了清朝大陸移民開墾、日據時期的鐵道發展以及臺灣光復後陸續改變的商業活動、民族信仰,都讓湖口老街有著相當特殊的文化背景,兩百多年來歷經了興衰與重整,從早期的銷貨集散地到現在朝向觀光發展的努力,展現出老街的生命力依舊生生不息,整條約三百公尺的湖口老街,有著新穎的老式建築也有著陸續改造的觀光元素,包含三元宮後方的大型停車場、老街的行人步道鋪設,老街內也充滿了客家美食、咖啡店、數十年前留下來的戲院,來自西方的天主堂 ... 等,都讓湖口老街持續發展成當地非常重要的觀光景點。
歷史
湖口老街原本是當地原住民平埔族的墾地,大約在清乾隆五十九年(西元1794年),大陸廣東惠州陸豐人陸續來台灣的湖口開墾,隨著開墾的人數越多,就有越多墾民開始往山區發展,山區的農作物收成後也要出售給平地與外地人,在山區與台地之間的大湖口就自然而然成為商業活動的匯集地。
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劉銘傳在台灣發展鐵路運輸,從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開始動工鋪設鐵路到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鐵道終於鋪設至大湖口並於現在湖口天主堂的位置設置了大湖口火車站房(我們現在說的火車站),自從大湖口有了火車站之後,附近城鄉都以大湖口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更多的商品可以透過火車運輸出去,也讓湖口老街在當年的商業地位迅速躍昇。
日據時期,大湖口火車站房改稱為湖口驛,攤販增多,車站週邊的服務如雨後春筍般日溢增加,湖口老街幾乎可以說是當地最精華的商業與交通中心,不過好景不常,因為原本的鐵道坡度太陡,經常造成火車交通問題,在日據時期的民國18年(日本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10月1號,湖口驛遷出湖口老街,從此湖口老街的生意與商業活動受到極大的打擊,繁華熱鬧的老街,轉眼間變成人潮稀稀落落的一條老街道,雖然不至於銷聲匿跡,卻也平平淡淡的維持了數十年光景,同時留下了許多歷史故事與建築。
觀光
湖口老街近幾年的發展主要以觀光為主軸,曾經風光所留下來的故事與歷史建築也都轉身成為重要的觀光元素,例如民國七年完工的湖口三元宮經過整建成為現在的規模,三元宮後方的大片農地也經改造成為開放遊客免費停車的大型停車場,湖口老街的地板刻意鋪設適合遊客行走的地磚,成為寬度 10 公尺左右的行人徒步區,兩側紅磚牆的傳統式店面建築,還有著許多老字號店家,客家美食、老戲院,湖口老街全長約300公尺,走到老街的另外一側可以看到著名的湖口老街天主堂,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歐式建築風格。
復興戲院
湖口老街有一座停業的復興戲院,現在空間改為餐廳經營模式,以傳統客家菜的主,復興戲院曾經是湖口老街當地居民的娛樂及文化場所,也是湖口老街唯一的一座戲院,大約在民國 40 年代,由一位外省人汪先生所設立,當時設立的目的之一是要讓湖口老街後方營區的阿兵哥們有個娛樂的地方,同時也在湖口老街內增添了文化元素,當年有許多知名電影都在復興戲院上映過,可說是當地老一輩們共同的回意,大約民國 50 年代,隨著創辦人汪先生搬離老街,戲院跟著歇業並走入歷史,在湖口老街還看得到這座戲院的售票口,只不過沒有再販售電影票了。
天主堂
湖口天主堂的歷史發元於西元 1953 年,戰後的台灣,有一位義大利籍陶神父在湖口老街這裡傳教,後來隨著信眾人數增多,才在原本湖口驛的位置打造了湖口老街天主堂,一直經營至民國82年(西元1993年),天主堂的教務活動停止,不過優美的建築同樣對世人開放,遊客可以入內參觀,在天主堂旁邊還開設有窯烤比薩、餐廳,在天主堂的前方還保留有老湖口字樣的水泥欄杆,記錄著早年這裡曾經是大湖口火車站房的歷史,天主堂旁的廣場有戰車的展示,主要因為湖口老街附近為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地,有戰車軍營把守,所以退役戰車展示也是走到湖口老街必看的觀光重點。
湖口老街天主堂與另一端的三元宮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卻可以分別佇立在老街兩側數十年,原因就是當地居民們對於信仰自由的彼此互相尊重。
美食
湖口老街的居民以客家人為主,當地的美食也是以客家美食為主軸,走在老街內可以看到好幾家老字號客家小吃店、餐廳,例如新友飲食店、客家味、百年歲月懷舊餐廳以及復興戲院改造的餐廳湖口歲月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遊客們可以用很平價的價格在湖口老街吃到道地的客家美食,常見的客家美食如客家悶筍、梅干爌肉、客家小炒、客家粄條、客家湯圓、醃蜜餞、客家湯圓、客家麻糬、薑絲炒大腸 ... 幾乎都可以很容易吃到,另外當地商家也引進了一些外來美食,例如深坑的碳烤臭豆腐、香港雞蛋仔、冰淇淋之類的小吃。
交通
自行開車:由此開啟 Google 地圖湖口老街即可開始設定導航,汽車可停於湖口三元宮後方的大型免費停車場。
搭乘公車:搭乘新竹客運或中壢客運至舊湖口公車站牌下車,步行即可進入湖口老街。
立即瀏覽新竹縣熱門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