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源園邸(The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也稱為板橋林家花園,位於新北市板橋區,原為板橋林本源家族興建及居住的宅院,興建於清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咸豐三年(西元1854年)落成,佔地廣闊,總面積高達 6054 坪,全區分為園及邸兩個部分,其中「園」指的是林家花園,也就是林家住宅三落大厝外的林園花園部分,採蘇州古典園林「留園」的庭園設計,是目前全臺灣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典園林庭園建築,「邸」指的則是林本源家族所居住的住宅,即林家花園西側的三落大厝,林本源園邸為中華民國古蹟,目前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負責維護,開放一般遊客購票參觀,購票後可參觀林本源園邸全區,林家花園的部分為開放自由參觀區,三落大厝則屬於「祭祀公業林本源」,官方有特定導覽時間,遊客可隨著導覽員的帶領進入參觀。
歷史
林本源園邸興建於清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由林平侯的兒子林國華與林國芳興建,林平侯為林應寅次子,於乾隆47年渡海來台尋訪在台灣從事教職的父親林應寅,初期林平侯受僱於臺灣的米商鄭谷家族,鄭谷認為林平侯深具商業頭腦,於是借資金讓林平侯創業,拿到資金的林平侯在淡水河從事運米事業相當成功,後來再與竹塹林紹賢合作經營臺灣鹽務賺取了相當可觀的財富,林平侯為了當時收租的便利,於是在板橋(當時稱為枋橋)興建弼益館,佔地約150坪,是個簡單的四合院建築,開啟了林家在板橋購地的起源,當時尚未興建林本源園邸。
林平侯生了五個兒子,其中林國華與林國芳繼承家風,以「本源」為總號,開拓家業,當時漳州、泉州人在地方的械鬥頻繁,為了安全起見,兩兄弟在漳州人的建議下,於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於枋橋弼益館旁邊興建三落大厝做為住宅,三落大厝落成於豐三年(西元1854年),林家人舉家遷入後的數年,開始規劃興建三落大厝旁的園林庭園,也就是現今的林家花園部分,林本源園邸的全區大致完成,林家第三代林維源、林維讓繼承了前兩代的豐功偉業,繼續將家族事業發楊光大。
破壞
國共內戰爆發期間,大量的外省難民逃離中國大陸到臺灣,部分的外省難民暫時居住在林本源園邸,加上少部分臺灣籍人入住,讓林本源園邸曾多達上千人居住的規模,不過當時居住者並未愛惜這的園邸,隨意破壞,導致林本源園邸受到嚴重損害,直到西元1976年,林本源家族將林家花園的產權捐給當時的臺北縣政府(現在的新北市政府),同時還捐出一千萬元做為修繕費用,由政府所主導居住者牽出作業及後續修繕工程。
修繕
當時的臺北縣政府接收林家花園後,展開了居民牽出的作業以及委託台大建築與城鄉所前身「台灣大學土木所都計室」展開一系列的修繕量測、研討等準修復工作,目標恢復至西元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之前的林家花園樣貌,終於在西元1986年(民國75年)修繕完工,首度開放民眾參觀,隨後1997年至2001年間進行二度修繕,將林家花園及三落大厝都修整完成後即重新開放。
主要建築
林本源園邸分為三落大厝及林家花園兩個部分,其中三落大厝為林家人居住的住宅,面向北方,不設大門而設左右兩門,還有防禦性高的銃眼可用來架槍,在當年是相當頂級的建築,林家花園的部分則為林家人為了提高生活享受及招待官員、巨富所打造,廣闊的林園設計為仿照蘇州古典園林「留園」的庭園設計,整座林家花園內包含汲古書屋、方鑑齋、來青閣、香玉簃、觀稼樓、定靜堂、月波水榭、榕蔭大池及敬字亭等主要建築。
林家花園的仿蘇州古典園林「留園」在臺灣是非常獨特的林園,也因此極具文化保存價值,這也是文建會、內政部、交通部觀光局、當時的臺灣省政府及臺北縣政府(新北市政府)願意共同負擔台幣上億元重新修繕的原因之一。
交通
自行開車:由此開啟 Google 地圖林本源園邸即可開始設定導航,汽車可停於旁邊的林家花園收費停車場或板橋府中立體停車場。
搭乘捷運:搭乘台北捷運板南線至府中站,延著府中路步行至文昌街右轉,繼續步行至西門街左轉即可到達林本源園邸,步行距離約 800 公尺,步行時間約 10 分鐘。
搭乘公車:搭乘臺北客運至林家花園站牌下車就是林本源園邸。
立即瀏覽新北市熱門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