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板山形象商圈位於桃園市復興區,是角板山風景區最熱鬧的一區,主要商圈的店家集中在中正路,是一個結合自然景觀與原住民文化的觀光景點,這裡不僅有壯麗的山林風光,更能品嚐到獨特的泰雅族美食,以及選購當地特產,像是各種香菇、水蜜桃,另外還有許多家特色咖啡廳,除了靜態的觀光,角板山形象商圈也會舉辦一些活動,例如農產品展售、原住民文化表演等,讓遊客能更深入地了解當地文化。
發展歷史
在漢人進入台灣之前,角板山地區是泰雅族的傳統聚落,他們在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與大自然共生共存,泰雅族人擅長山林狩獵,並擁有獨特的文化與傳統。
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統治台灣,將角板山改名為「腳板山」,這個名稱帶有輕蔑的意味,意指將原住民踩在腳下,日本人在此興建了許多設施,包括角板山行館的前身。
國民政府遷台後,蔣中正看上了角板山清幽的環境,將這裡作為避暑勝地,角板山行館也因此成為蔣中正的總統行館,並成為重要的政治中心。
隨著時代的變遷,角板山行館不再具有政治功能,逐漸轉型為觀光景點,為了發展地方經濟,政府推動了角板山形象商圈的建置,將這裡打造成一個結合自然風光、原住民文化與美食的觀光區。
近年來,角板山形象商圈不斷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這裡不僅有美麗的自然景觀,還有許多原住民工藝品店、風味餐廳,商圈尾的角板山公園也是個休憩散步的好去處,從角板山公園可以步行通往新溪口吊橋。
角板山的歷史,其實就是台灣歷史的一個縮影,它見證了台灣原住民、日本殖民者和中華民國政府之間的互動與衝突,透過了解角板山的歷史,我們可以更深入地認識台灣的過去,並珍惜現在的和平與多元文化。
角板山形象商圈的歷史,從泰雅族的傳統聚落,到日治時期的「腳板山」,再到國民政府時期的總統行館,最後轉型為觀光景點,這個地方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特色美食
作為泰雅族傳統聚落,角板山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莫過於泰雅族風味餐,這些料理往往以山林中的食材為主,烹調方式簡單卻風味獨特。
- 山豬肉: 山豬肉是泰雅族人的傳統食材,肉質紮實、口感豐富,常以烤、煮、炸等方式料理。
- 小米酒: 小米酒是泰雅族的傳統釀造酒,帶有淡淡的酸甜味,常在節慶時飲用。
- 野菜料理: 角板山山區生長著許多野菜,例如山蘇、過貓、蕨菜等,這些野菜富含營養,常被拿來炒食或涼拌。
- 香菇料理: 角板山是著名的香菇產地,香菇的鮮甜滋味,讓許多料理都更添風味。
- 水蜜桃料理: 夏季是水蜜桃的產季,當地餐廳會推出各式各樣的水蜜桃料理,例如水蜜桃冰沙、水蜜桃蛋糕等。
- 珠蔥料理: 角板山的珠蔥香氣濃郁,常被用來炒肉絲、煮湯或製作醬料。
- 山泉水手工豆花: 用山泉水製作的豆花,口感細緻,搭配糖水或醬料,是一道消暑聖品。
- 原住民山豬肉香腸、珠蔥香腸: 這兩種香腸是角板山的名產,香氣濃郁,口感豐富。
- 馬告風味料理: 馬告是一種具有獨特香氣的調味料,常被用來製作各種料理。
- 竹筒飯:角板山形象商圈有許多店家販售竹筒飯,用適當直徑的竹子,將米飯包裹在內經過蒸熟後的美味米食,每一家竹筒飯的風味有些許差異。
- 炸溪蝦及溪哥魚:炸溪蝦與溪哥魚算是角板山形象商圈很常見的炸物料理,可以做為零嘴邊走邊吃,也可以在餐廳內作為搭配米飯、炒麵或竹筒飯的料理。
旅遊建議
如果您計畫前往角板山形象商圈觀光,可以參考以下旅遊建議:
- 角板山形象商圈的店家大部分最晚18:30左右打烊,晚上幾乎沒店家,建議白天來訪。
- 角板山形象商圈有三個主要停車場,分別是仁愛路上的兩個公有停車場,停好車走過來就是福興宮,通常逛商圈都是從福興宮這裡開始逛,第三個停車場在商圈底的上台地停車場,雖然地點比較深入,但就在角板山公園旁,且可以直接通往角板山行館或新溪口吊橋,停車場外就是新溪口吊橋的購票處,需注意的是角板山行館與新溪口吊橋是反方向,不要走錯了,三個停車場的導航連結都在景點資訊欄內。
立即瀏覽桃園市熱門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