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自來水園區也稱為臺北水道水源地,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的對面,園區內的自來水博物館擁有巴洛克建築風格,是吸引許多民眾來拍照的重要建築,夏季開放的水鄉庭園也是許多遊客喜愛的戲水樂園,現在自來水博物館、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渾水抽水站均被列為臺北市的市定古蹟。
歷史
臺灣早期並沒有自來水設施,在日據時期,因為衛生環境並不理想,日本人開始規劃台灣的自來水工程,最早開始是在淡水,後來臺灣總督府聘僱英國人威廉·巴爾頓(William Burton)擔任衛生工程顧問技師,威廉·巴爾頓建議在臺北市公館旁的新店溪引水過濾,提供一般民眾乾淨的日常用水,於是開始打造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園區在西元1908年開幕,隔年完成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等設施,園區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臺北市進入了自來水時代,而威廉·巴爾頓也有臺灣自來水之父之稱。
園區規劃
臺北自來水園區內有自來水博物館、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古蹟廣場、渾水抽水站等古蹟建築,也有夏季開放的水鄉庭園、戶外景觀池,另外還有噴泉庭園、輸配水器材展示區、親水體驗教育區、消壓塔、水水光廊,自來水園區外圍還有連結河濱與公館商圈的親水通廊自行車道、公館水岸廣場及公館小觀音山生態登山步道。
自來水博物館
臺北自來水園區內的唧筒室從1908年完工一直持續運作抽水、輸水的工作,在西元1977年功成身退,西元1993年6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西元1998年5月進行修繕工作,恢復唧筒室原本的巴洛克建築風貌以及內部的空間與展出物,包含時間廊展示區、影視媒體放映室、清水抽水機展示區、原水抽水機展示區、低壓配電盤展示區、高壓配電盤展示區、鉛管製造機展示區、修濾器展示區、水表展示區、排氣通道、液體啟動器、避雷器、水位指示器 ... 等設備設施,西元2000年正式開放,成為全臺灣首座自來水博物館。
輸配水器材展示區
臺北自來水園區的輸配水器材展示區屬於戶外展區,位於自來水博物館的後方山坡臺地上,展區範圍約長70公尺、寬17公尺,在輸配水器材展示區有管件區、閥類區、消防栓區、直管區、組裝區等五大區,各區根據不同年代及材質以實品展出,遊客們可以看到許多大型的鑄鐵水管、分別漆上黑色、藍色以及白色等不同顏色,水管旁設有解說看板,包含材質以及應用年代,體驗台灣鋪設自來水管的艱辛及不易,也了解我們使用的自來水是由這些大型出配水器材所組裝配置而來。
交通
搭乘捷運:搭乘台北捷運松山新店線至公館站,從4號出口出站,步行至羅斯福路四段24巷,進入24巷步行至思源街,延思源街步行數分鐘即可到達臺北自來水園區售票口。
自行開車:由此開啟 Google 地圖臺北自來水園區即可開始設定導航,售票口前的思源街可以進入花園停車場。
搭乘公車:搭乘公車至臺北市公館商圈、公館站或台大站站牌下車,下車後與搭乘捷運相同的路線即可步行至臺北自來水園區售票口。
立即瀏覽臺北市熱門旅遊景點